Search


《國際家庭日》陳心遙
刊登於2014年5月21日《信報》副刊《視線所及》專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《國際家庭日》陳心遙
刊登於2014年5月21日《信報》副刊《視線所及》專欄

二十年前的1994,因應全球日益嚴重的家庭問題,聯合國將該年定為「國際家庭年」,並將其後每年5月15日定為「國際家庭日」;為促進各成員國關注自身的家庭政策,每年都有一個特定主題。
譬如2011年,主題為「與家庭窮困和社會排斥作鬥爭」。那年秘書長潘基文致辭時說:「社會排斥往往是問題的根源,受到歧視,以及獲得社會服務的機會不均,使家庭無法為他們的孩子謀劃一個更好的未來。一些類型的家庭尤其面臨風險,包括大家庭、單親家庭、主勞力失業或身患疾病或殘疾的家庭、有成員受到基於性取向的歧視的家庭」等等。至於今年,潘基文在致辭中清楚指出:「不論何種形式的家庭,只要關係穩固、運作良好,都有助於減少貧窮、增進母親健康、促進性別平等、維護人權。」
在香港,有團體發起大遊行,主題是「正面支持家庭價值」。先不論這個主題非常宏大,大到可以涵蓋了歷年聯合國國際家庭日所有主題,概括了全人類都毋庸置疑的價值觀之外;其活動理念提到「我們的社會仍然面對着種種對家庭制度、婚姻制度及兒童成長有深遠影響的挑戰」,筆者真的不能同意更多:新婚夫婦因缺乏經濟能力而放棄生兒育女、孕婦沒有床位生子、丈夫因沒有侍產假而不能照顧懷孕的妻子、沒有標準工時令父母長期缺乏時間和子女相處、樓價高企令年輕人根本無法成家,甚至出現夫婦婚後各自住在自己父母家中的「畸形家庭」等等,在在嚴重破壞我們維持「核心家庭」的優秀傳統,急需尋找良方解決。筆者當然也理解到一場活動的目標必須要簡潔和聚焦,所以今次大會只能強調「一夫一妻、一男一女」這唯一的主題,旨在引發我們深度思考,當今家庭價值受到來自何方的挑戰,實在用心良苦。
家庭對我們的社會實在太重要了,如果剛出席了活動的九十幾個社福機構、媒體、幼稚園、小學、企業、教會,以及幾萬位市民,能夠團結一致,為對抗現在破壞我們家庭價值的元兇和政策,每年,不,應該每星期也出來一次展示強大力量,實在是香港之福、社稷之福也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View all posts